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 邮箱登录
廉政文化

清风丨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

发布时间: 2024-02-0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李彬

一代大儒王阳明在给妹婿兼弟子徐爱的家书《与徐仲仁》中,教育弟子“求古圣贤而师法之”,他说:“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王阳明劝导弟子,不要以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自欺欺人放纵自己,不要以为可以依仗聪明而放松意志;最好的养心之法就是研习经典中的义理,最重要的求学之道就是精专;切勿被流俗所左右、被财物而诱惑。

君子慎其独也。人生的过咎和祸患,虽昭显于行为、事情之上,而根源却往往在于隐微的心性之中,若不能在心性的根子上治病治本,则难以在昭显的行为、事情上无过咎、少祸患。“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但凡是志于修为的有德之士,要想人生无过咎、少祸患,就须常存敬畏之心,从心性的隐微之处下足功夫,即便是在众目不睹、众耳不闻的地方,也仍然要加强自我修省,不能因地点隐蔽而有所放纵、因情节细微而有所疏忽。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朱熹在《中庸章句》中给出这样的解释。这就好比是在幽暗之中,于细微之事,这个时候虽然在行迹上还没有显现出来,别人都还不知道,但自己已经知道了。当此起心动念之时,尤需保持“不畏人知畏己知”“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高度警觉,不肆其情、不恣其意。从某种角度讲,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即是“道心惟微”;若不能慎独,亦即是不能“惟精惟一”,便是“人心惟危”;“人心惟危”,就可能道心失而私欲生、心病来。而古往今来,慎独恰是祛私欲、治心病之良方,慎独之人则会心正、气正、身正。

在“隐”与“微”这些隐蔽的东西中,最能考验也最易窥见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能够更加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诚其意”“毋自欺”。其实,慎独并非追求个体的独处、独居,而是心中高悬是非明镜,知晓为人做事的尺度,于无人时、细微处的高阶位自律、高境界修为。所以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

古人讲,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兰花生在深山幽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芬芳;舟船行于江海,并不会因为无人乘坐而不漂浮于水上;君子为人处世,慎独自律,不会因为无人知晓、无人监管而松懈放纵。北宋司马光一生恪守慎独,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情操和气节,也是最该具备的能力。他常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说的就是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时刻保持慎独的自觉。

慎独是共产党人需要常修常炼的重要课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始终坚守根植于内心的坚定信仰,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不断涵养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精神境界,严防诱惑之微、严堵蜕变之渐、严拒气节之失。



附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