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蕨界“铁憨憨”——苏铁蕨
苏铁蕨(Blechnum insigne)为乌毛蕨科苏铁蕨属植物,因茎叶似苏铁而得名。根状茎粗短,主轴圆柱状,顶端密被红棕色长钻形鳞片。苏铁蕨是古生代泥盆纪时代的孑遗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苏铁蕨对于研究植物的物种进化以及植物的区系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的神秘来客:身世溯源在恐龙尚未称霸的 4 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的地球上,苏铁蕨就已悄然登场。历经中生代侏罗纪的辉煌,见证无数物种兴衰,地球多次沧海桑田,多数同类消逝在岁月长河,苏铁蕨却顽强存活,是活着的植物化石,是珍贵的古老植物。自然雕琢的艺术品:独特外观苏铁蕨植株高达 1.5 米,直立或斜上的主轴,像坚固的黑褐色木柱,支撑起整个植株。顶部与叶柄基部,密密麻麻的鳞片,犹如精心编织的铠甲。叶片一回羽状,羽片线状披针形,基部为不对称心脏形,近无柄;叶脉两面均明显,沿主脉两侧各有1行三角形或多角形网眼;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白绿色;新生嫩叶红色。孢子囊群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孢子囊群沿主脉两侧的小脉着生。分布探秘在中国南方,从广东、广西的温暖大地,到海南的热带岛屿,从福建南部、台湾的湿润区域,到云南、贵州的山川之间,海拔 200 - 1800 米处,只要有干旱荒坡、向阳山坡,就可能发现苏铁蕨身影。它还跨越国界,在亚洲热带地区,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菲律宾,都留下了绿色足迹,宛如大自然随手洒落的绿色宝石,点缀地球版图。植物宝藏科研先锋:苏铁蕨堪称植物进化 “解谜大师”。无真正种子却有胚球,木质部发达、茎能增粗,大型叶片独特,这些特征是蕨类向裸子植物过渡关键线索。科研人员研究它,如同拼图,逐步还原植物进化历程,打开植物进化历史大门。民间本草:在中国民间,苏铁蕨是备受青睐的中药材。它的茎是 “多面手”,能清热解毒,缓解感冒不适;可活血止血,应对烧伤、外伤出血;还能驱虫,解决蛔虫病困扰。不过,野生苏铁蕨受保护,如需药用,要通过合法人工培育渠道获取哦。守护苏铁蕨苏铁蕨对生存环境挑剔,自身生物学特性特殊,加上人类非法挖掘、破坏栖息地,野生居群数量锐减,已站在濒危边缘,因此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植物,关乎生物多样性,也是守护人类家园。让我们携手,拒绝非法苏铁蕨制品,宣传保护知识,让苏铁蕨在地球永远绽放生机。参考文献[1] 陶文琴,缪绅裕.苏铁蕨在广东的分布概况及其中药饮片溯源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4,53(02):191-196.DOI:10.19692/j.issn.1006-1126.20240208.[2] 唐忠炳,李中阳,彭鸿民,等.江西乌毛蕨科一新记录属[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03):90-91.DOI:10.13698/j.cnki.cn36-1346/c.2017.03.022.[3] 刘艳春.苏铁蕨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云南农业,2016,(12):46-48.来源:华南植物园
2025-03-25
-
-
-
-
自然在身边——多肉植物知多少
一、什么是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又被称作多水植物,其名称源于其在恶劣生长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显著特征:植物的薄壁组织异常发达,能够储存大量水分以满足生长和生殖的需求。因此,多肉植物具备了极强的抗逆性。此外,多肉植物还具备一定的空气净化功能。多肉植物的养护管理相对简单,它们对水分的需求周期较长,生命力极为顽强。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多肉植物品种已超过一万种。通过杂交选育和人工诱导,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其分类也日益精细。在肉质植被的分类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肉质植被通常包括仙人掌科植物;而狭义上,则专指除仙人掌科以外的所有肉质植物。二、多肉植物的分类多肉植物的外形主要分为5大类,但类型中偶有交叉:1.直立型:植物通常体型高大,叶片尖锐,缺乏蔓延性的茎干,因此其外观显得刚劲而挺拔。即便经过多年的生长,其形态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虎皮兰、非洲霸王树、马齿苋树、象腿树、棒槌树。2.丛生型:通常没有明显主茎,枝条很多,有的主茎底部会分蘖形成许多分枝,分枝储存的水分大,形成了肥大的观赏叶片,如黑王子、观音莲、白牡丹。3.垂吊型:柔软的茎垂钓而下,类似喷泉一般,将花盆盖住,如猴尾柱、串钱藤、佛珠。4.攀援型:部分器官借助外力缠绕、攀附在其他物体上,顺势生长的多肉植物就称之为攀援型多肉,如大苍角殿、垂盆草。5.特殊型:生石花外观奇特,酷似卵石,实则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叶片呈现球状,侧根极少,只有少数须根,具有丰富的色彩类型,观赏价值很高。三、多肉植物的养护技巧1.生态习性:多肉喜爱光照,喜干爽通风环境。日常养护最佳生长温度为20-25度。2.选盆配土:一般养多肉植物需要紫砂盆,紫砂盆隔热效果好,透气性通风性均较佳。盆不能选太大的,不然容易出现浇水淤积烂根现象。配土需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能提供一定养分且具有一定团粒结构的土壤,颗粒土5-7成为最佳。3.浇水:多肉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多,浇水不需太多。浇水要做到干透浇透,不能让花盆积水,不然会出现烂根现象。春秋季可每10天浇一次水,夏季可每半个月浇一次水,冬季可每20天浇一次水。4.施肥:一般选用专用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5.分株:分株是多肉常用的繁殖方式,可用叶插、根插和茎插的方法让多肉分株,萌出新芽,形成新的植株。6.栽后养护:多肉植物需放在通风的地方,经常给予适当的光照,才能保证它株型紧凑,长出状态。最佳光照时间为8-10小时。 参考文献[1]樊昌华,樊仲书,张玉华,等.浅述多肉植物的应用及发展[J].农产品加工,2016,(21):52-53.[2]詹惠玲,蓝翠钰,徐桂红,等.多肉植物景观营造实践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9):52-56.[3]周晓静,周静,翟研,等.多肉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20):47-49.[4]王育梅.多肉植物的栽培与发展现状[J].种子科技,2021,39(21):59-60.[5]兑宝峰.多肉植物概念及分类[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0,(08):32-35.以下图片均拍摄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茶笠姬珊瑚迎春锦黑蝎子欧版紫珍珠山地玫瑰长毛老乐柱长毛九尾狐泷之白丝金刚纂峨眉山
2024-11-04
-
-
-
-
自然在身边—水杉,植物界的“大熊猫”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W. C. Cheng),作为植物界的“大熊猫”,隶属于柏科水杉属,是极为珍稀的孑遗植物之一。水杉的发现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20世纪我国乃至世界植物界的重大发现。目前,水杉已遍及我国大江南北25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与风景景观林树种。 水杉的发现水杉的化石记录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诸多区域,其历史可追溯至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然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人们曾一度认为这一物种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灭绝。1943年,中国正深陷抗日战争的泥沼之中,国土大片沦陷。尽管烽火连天,但仍有众多学者坚守学术阵地,1943年夏,农林部中央林业研究所的技正(相当于总工程师)王战自重庆启程,前往恩施,意在洽谈赴神农架进行植物考察的相关事宜。途经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时,得万县高等农校教师杨龙兴之信息,闻磨刀溪(今属湖北利川)存有一棵被当地民众誉为“神树”的奇特树种。王战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原定水路,改行陆路前往恩施,以期一睹此树之真容。经过三日艰苦步行,王战终于抵达磨刀溪,亲眼目睹了这棵参天针叶树,并悉心采集了标本。返回重庆后,王战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详尽鉴定,最终确定其为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并将此珍贵标本妥善存放于标本室,以供后续研究之用。被重新寻得的“王战 118号”,是有记载的第一份被研究过的水杉标本,采自“利川水杉王” | Jinshuang Ma & Guofan Shao / Taxon (2003)水杉的植物特性 水杉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2.5米;树皮灰色、灰褐色或暗灰色,幼树裂成薄片脱落,大树裂成长条状脱落,内皮淡紫褐色;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树冠广圆形,枝叶稀疏;叶片呈条形,互生,表面淡绿色,背面色较淡。水杉叶表面水杉叶背面 水杉树皮树裂成长条状脱落水杉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雄球花以总状花序状或圆锥花序状的方式排列,而雌球花则单独生长在侧生小枝的顶端。球果呈下垂状态,通常在当年成熟,形状接近球形。雌球花包含多个呈螺旋状排列的苞片,成熟后会裂开并释放出带有薄翅的种子。水杉的价值水杉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根系之发达,能够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并对地下水位进行积极调节;同时,水杉林亦为众多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进而促进了物种间的交流与互动,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此外,水杉在光合作用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水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孑遗植物水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树种,具备显著的生物学特性,如长寿命、风媒传粉机制以及细小扁平且具翅的种子结构,通过风力传播繁衍。基于这些特点,理论推测水杉应当具备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实验数据却显示,水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可能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的气候变迁。冰川期的极端寒冷气候导致水杉种群数量大幅减少,进而形成了所谓的瓶颈效应,直接影响了现代水杉基因的丰富程度。第四纪冰川的作用还使得原本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水杉分布区域显著缩小,大量水杉因无法适应冰川的侵袭而灭绝。仅有一部分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水杉种群被迫迁移到湖北、湖南和重庆交界的地域,并最终在那里得以保存。这些幸存的水杉种群不仅代表了原始水杉的部分基因型,也为研究水杉的遗传特性及其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样本。水杉种群的引种和生存力分析尽管水杉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引种栽培,但其原生地的野生种群仍然处于濒危状态,面临着多方面的生存威胁。由于森林砍伐、生境破碎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水杉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珍稀的自然遗产,中国及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水杉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此外,实施人工繁育和再引入项目也是保护水杉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增加其种群数量,提高其生存能力。水杉作为一种珍稀的物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水杉被视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它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信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水杉的树干通直挺拔,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展现出古朴典雅的韵味,又透露出肃穆端庄的气质。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更是人类共同守护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水杉的保护和研究,确保其能够在未来继续繁衍生息,为人类和自然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参考文献[1]朱莹莹,徐晓婷.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水杉野生种群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杂 志,2019,38(06):1629- 1636.DOI:10.13292/j.1000-4890.201906.018.[2]黄小,朱江,姚兰,等.水杉原生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J].生物多样性,2020,28(04):463-473.[3]李晓东,黄宏文,李建强.孑遗植物水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3,(02):100-108.[4]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等.水杉的保护历程和存在的问题[J].生物多样性,2004,(03):377-385.[5]辛霞,景新明,孙红梅,等.孑遗植物水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4,(06):572-577.[6]崔敏燕.濒危物种水杉种群的引种和生存力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7]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水杉发现过程的系统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22-28.[8]中国植物志
2024-06-12